为政宜“拙”

孔令环
 
      “拙”,《说文解字》释为“不巧也”,《广雅》释为“钝也”,通俗地说就是“笨”。其实,“拙”还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。
  早在先秦时代,就有思想家开始深挖“拙”字蕴涵的辩证法思想。老子《道德经》中有“大巧若拙”之语,是说超出常人理解力的大智慧看上去反而像是愚钝,表面的“拙”掩藏着“大巧”。《韩非子》曰:“巧诈不如拙诚。”“巧”,指的是与“大巧”相对的小聪明,“拙”则有质朴无华、诚实守信之意,其潜台词就是“拙诚”即“大巧”。之后的两千多年中,很多文人将“拙”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和所追求的人生境界,并着意“守”之、“养”之,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。
  历史上不少辞官退隐者称自己是“守拙”、“养拙”。陶渊明《归园田居》:“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”潘岳《闲居赋》:“仰众妙而绝思,终优游以养拙。”白居易《养拙》诗:“铁柔不为剑,木曲不为辕。今我亦如此,愚蒙不及门。甘心谢名利,灭迹归丘园。坐卧茅茨中,但对琴与樽……”抛弃功名利禄,归隐田园,看似愚拙无成,实则如鱼入水、鸟返林般逍遥自在,可谓适得其所。但这只是消极的“拙”,是看透了官场黑暗后无奈的选择。
  在涉及学习、修养时,“拙”往往具有积极意义,甚至可以说是成大器的必备条件。晚清民初人赵藩,其父赵联元所撰家训中有“宁拙勿巧,宁朴勿华”的警句,是说,做学问必须诚实,脚踏实地才会成功。绘丹青、练书法、学诗文莫不如此。这里的“拙”关乎作品的境界,正所谓“拙者巧之极”(国画大师李可染语),“养拙”有返璞归真、厚积薄发之意。
  “拙”与为政联系起来,最早见于晋代辞赋家潘岳的《闲居赋》:“灌园鬻蔬,供朝夕之膳;牧羊酤酪,俟伏腊之费。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此亦拙者之为政也。”意思是说,拙者把浇园卖菜、牧羊酤酪之类作为自己的政事。这里的“拙者之为政也”,虽然表现出明哲保身的退守和对当政者的不满,但也传达了作者在为政上对道家“无为而治”思想的认同,认为为政不应干涉过多,而应顺其自然、以民为本。
  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对“拙”的理解融合了修身养性的为人之“拙”与以民为本的为政之“拙”,赋予“拙”积极的意义。他在永州任职期间作《拙赋》,曰:“巧者言,拙者默;巧者劳,拙者逸;巧者贼,拙者德;巧者凶,拙者吉。呜呼!天下拙,刑政彻。上安下顺,风清弊绝。”巧者光说空话,玩弄心计,故劳心而不祥;拙者则默默做事,以德服人,故心安且有福。如果天下皆“拙”,将能达到官清吏正、政通人和的政治理想。不难看出,他遵循的是儒家“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思维模式,从自我完善出发,最终达到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。这个“拙”,指的是不巧言令色以欺上瞒下,不挖空心思去投机钻营,而是以诚立心、以德为政、脚踏实地、恪尽职守。
  明朝巡察御史王献臣在归隐之后兴建园林,名“拙政园”,自谓“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,园所以识也。”表面上是自谦说自己为政比作《闲居赋》的潘岳还“拙”,但统观其一生,也是为人刚直不阿,执法铁面无私。其辞官的原因就是因为屡次得罪东厂而被东厂所诬,官职一贬再贬,最终不得不辞官而去。从他虽已归隐仍不能忘情于政治来看,“拙政”的真正意味,与其说是自嘲之词,毋宁说是对为政者的劝勉,希望为政者要顺应民心,要以身作则、踏实苦干。
  与“拙政”联系紧密的自然是“拙官”,很多守正不阿而仕途偃蹇的清官廉吏以“拙官”自居,以推行“拙政”为荣,且主动与“巧官”之流划清界线。曾作《拙官赋》、《拙宦对》的康大和与曾作《拙官叹》的许瑶光都是有名的清官。康大和,明朝人,官至工部尚书,为人敦厚朴实,为官清正刚直、勤政爱民。时值严嵩当权期间,大和蔑视权贵,绝迹权门:“在翰苑二十年,闭门读书,屏迹权门。人讥其拙,作《拙宦对》以述志,与关中王愧野齐名,人称‘康王’。”许瑶光,清朝人,官至嘉兴知府,任嘉兴知府十余年中,政绩卓著。他关心农事、修桥筑路、兴修水利、整顿吏治、兴办教育,十年而使嘉兴“民和年丰,百货鳞集,农林忭于野,客商歌于市,衣冠文物,蔚若旧观。”任职期满时,嘉兴民众自发修“来许亭”,盼望他重来嘉兴。后同治帝知晓民意,特许他回任嘉兴。续任期间,他在光绪六年由“查荒”激起民变的大案中替民伸冤而丢官卸职,被当时舆论誉为“近世少有的贤太守”。
  翻阅中国历史,此类“拙官”不胜枚举。范仲淹不“拙”,不会反贪反腐以致被贬而仍不忘为民请命;包拯不“拙”,不会铁面弹劾皇亲国戚;海瑞不“拙”,不会为百姓而依法严惩曾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及其家人;于成龙不“拙”,不会至离世时家中只有“冷落菜羹……故衣破靴,外无长物”;汤斌不“拙”,不会竭毕生精力以治理河务漕运、赈灾救施、兴利除害,至死仅遗俸银八两……正是他们撑起了中国历史政坛清正廉明的一方晴空。
  由上可以看出,为政宜“拙”的思想历经千年的变迁,增添了积极的内涵。所谓“拙政”,至少包含四层涵义:为政应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,以民为本,使官员各司其职、忠于职守;应摈弃机巧、诚实守信;应清正廉洁;应踏实苦干。
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与经济模式相联系的制度、理念和文化均发生了激烈变化,少数党员干部蜕化变质,某些领域行业腐败现象易发多发,于此严峻情势下,“拙政”文化亦能为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些许有益借鉴。择其要者,有三:
  “拙”方能廉洁奉公。所谓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;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”。古往今来,少有人能抵得住功名利禄的诱惑,取巧者更是投机钻营、营私舞弊,下者唯利是图,上者名利兼收,成为老百姓深恶痛绝的“硕鼠”。惟有“拙者”能修身养性、淡泊名利、不计个人得失,为官也才能做到一身正气、两袖清风。共产党的干部从来就不该是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阶层,而应该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公仆,更应学习“拙者”清廉无私之精神,大公无私,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。
  “拙”方能脚踏实地、埋头苦干。鲁迅曾说:“聪明人不能做事,世界是属于傻子的。”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也说:“欲成事者,须带三分傻气。”聪明人因过于计较成败得失,心气浮躁、急功近利,做事总喜于己有利或立见成效,因而空言多,办事少;面子工程多,惠民工程少。“拙者”(“傻子”)既不会巧言令色以媚上,也不会为邀得“政绩”而劳民伤财,只会默默勇担重任,任劳任怨,反而可以造福百姓,成就百年大业。
  “拙”方能以勇气抗击腐败。腐败总是与权力相联系,抗击腐败就不免要面对比自己职位更高的官员或者盘根错节的“官场”关系网,没有不怕得罪人、不怕丢乌纱、不怕打击报复的大无畏精神是难以担当此重任的。会打小算盘的聪明人决计不会做这等“傻”事,只有“拙者”不在乎个人进退安危,揽下这苦差事;也只有“拙者”因为心底无私才能有这样的勇气和韧劲一战到底、不胜不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