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者政之本也

    廉与耻,是八维中的两个重要范畴。有一个成语叫“俭以养廉”,指节俭可以培养廉洁的作风。廉之一字,究竟包含了什么涵义?
  “廉”篆文为1,是一个形声字,《说文解字》说“廉,庂也。从广、兼声。”从“广”,即与房屋有关,段玉裁注曰“堂之侧边曰廉,故从广”。在古代,房屋的建筑格局通常是堂室结构,即我们常说的“前堂后室”。堂三面有墙,南面对着庭院而无墙敞开,而廉就是指在堂南面的边角。既然是边角,那么就会有棱有角,因此段玉裁注又曰:“堂边有隅有棱,故曰廉。”引申为“清也、俭也、严利也。”
  屈原在《楚辞·卜居》中说“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”,“谁知吾之廉贞”,都是清廉端方正直的意思。王逸注曰“志如玉也”,认为这种志向就如同美玉一样洁白无瑕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中就说屈原“其志洁,其行廉”。
  另外,廉又有不苟取之意,与“贪”相对。《楚辞·招魂》中说“朕幼清以廉洁兮”,王逸注曰:“不求曰清,不受曰廉,不污曰洁。”这就是清正廉洁、不随意索取之意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中说“可以取,可以无取,取伤廉。”春秋时期,宋国子罕以不贪为珍宝,不愿接受别人献上的玉,正是“无取”,也正是廉。
  大约在西周到春秋时期,“廉”字的含义被引申到政治领域,表示清白、公平、简约、方正、高洁、明察。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说过一句话,说“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”,把廉作为国家的四大支柱之一。同样是齐国的政治家晏子也说过一句话:“廉者,政之本也。”为政的根本、政治的根本就是廉。这些都和我们今天的含义一样了。
  廉政出现在我国的春秋时期。有一天齐景公问晏子说:“廉政而长久,其行何也?”说要想做到政治廉洁而长久运行,他的行为应该和什么相似?晏子回答:“其行水也。美哉水乎清清,其浊无不雩途,其清无不洒除也,是以长久也。”这是我国历史上对廉政一词的最早的理解。
  《周礼》中提出了“六廉”的概念,即“廉善、廉能、廉敬、廉正、廉法和廉辨”。这六廉是我国历史上廉政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,它表明我国历史上的廉政思想,对官吏的要求是多方面的。
  因此,廉也成为古代选官任人的标准之一,如《大戴礼记·文王官人》中说“其壮观其洁廉务行而胜其私也”,即对正值壮年之人要观察是否克服私欲廉洁办事;“省其交友,观其任廉”,即通过观察交往的朋友来看是否清正廉洁。
  由此看来,我们现在说“廉”,事实上包含着两层意思,一是为人的正直端方,二是为官的清廉不取。与“廉”组合的词,也大多带着这两个涵义。如“廉士”指有操守、不苟求之士,这是在说做人。“廉吏”指清廉守正的官吏,这是在说为官。从建筑到人这样的引申变化,其实正暗含着古人对廉的最初也最直观的看法。
  廉者,政之本也,为官做人,不可不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