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俭抑奢扬正气

        古人云: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”意思是说,节俭,是有德之人共同拥有的品质;奢侈,则是邪恶中的大恶。铺张浪费绝非小事,因为它不仅脱离我国基本国情、背离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,还败坏了党风、社风、民风。
        “兴家犹如针挑土,败家好似浪淘沙”。这些年,靠着艰苦奋斗的传家宝,我们一点一滴地积累起很多财富,GDP蛋糕已相当可观。但也要看到,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人口多、底子薄是基本国情;更要清醒地知道,一个浪费盛行的国度,不可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,也不能真正实现一个民族的持续兴旺昌盛。
        有调查显示,我国每年“舌尖上的浪费”相当严重。有的食堂,每天有大量的饭菜被剩下、倒掉;有的宴会,堆碟摞碗,花样翻新……浪费往往是欲望之始、腐败之端。餐桌上的俭与奢看似小事,实则是作风败坏的一个缩影。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,“奢靡之始,危亡之渐”,任由铺张浪费等不良之风蔓延,会离党的宗旨、要求越来越远,会离人民群众的期望越来越远,党就会失去根基。要从严治党、改进作风、取信于民,必须坚定如一地反对奢侈浪费。
        狠刹奢侈浪费之风,必须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。我们已有形成条文的公务接待制度,也有很多节约措施。但如果没有得到严格有效的落实,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效果。要通过信息公开、制度规范等举措加大对公款大吃大喝等的查处力度。有的地方和单位之所以在宴请上“敢出手”、“大出手”,主要是因为掏的是“公家腰包”且缺乏有力监督。这要求各方合力监督,公开“三公”经费、晒出财政预算,该曝光的充分曝光,对那些“涛声依旧,顶风作案”的公职人员该查处的坚决查处,势必有利于从源头上管住这种奢侈浪费现象的发生。
        把反对奢侈浪费当成一项任务,既要让人们看到立竿见影的变化,更要研究长期有效的机制。一方面,作为转作风的重要内容,反对奢侈浪费等不得、慢不得,必须从现在抓起,让人民群众看到新气象、新风尚。另一方面,也要避免“一阵风、一刀切”,制定针对性、操作性更强的约束和惩戒措施,把根治公款浪费“顽疾”作为衡量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。
        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。相信只要下大决心,坚决反对任何浪费行为,从每一个时间节点抓起,从每一个具体事务抓起,就能以良好的作风,聚合崇俭抑奢的正能量,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